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干部工作» 牛立新:参加美国马里兰大学培训学习的一点体会

牛立新:参加美国马里兰大学培训学习的一点体会

作者:         发布日期:2011-09-01     浏览次数:

     

在全校为实现校第二次党代会上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的新形势下,我们带着学校领导的重托,从724日起至822日,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了培训学习。其间我们共听取了16场专题讲座和报告,还结合课程培训学习,先后对美国联邦教育部、马里兰大学推广中心、示范农场、马里兰大学中国科技园、学院实验室,同时还对佛吉尼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校区进行了参观。所学所见感受较深,这里主要结合实验室管理工作谈一点体会,谨供大家参考。

一、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是大学内一种自觉行动

通过实地交流参观,给我们的感觉是:所接触的高水平大学除了拥有一流的仪器设备外,他们在使用上的共享已经成为所有科教人员的自觉行动,他们的仪器设备利用率自然就很高。

另外在实验室房屋资源的利用上,他们的实验室摆放充实而有序,很少有空空荡荡的实验室。马大的研究实验室采用流动式的使用管理,实验室面积与科研工作任务挂钩。教授可以终身制,但实验室占有权却是流动的。在我们学校,实验室‘占有现象’还比较严重。改变目前仪器设备和房屋资源短缺与空闲浪费严重并存问题,在我校依然显得十分紧迫。

二、实验室公共平台建设相当完备

在美国实验室建设设计上,他们的整体统筹比较到位。除了重视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建单元功能的设计外,对公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相当重视。如纯净水都是以管道的形式输送到每个实验室;温室和冷冻室都是统一建设,大家共同使用;公用大型仪器,学校统一购买管理等。对照而言,我们的公共平台设备建设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三、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美国大学对实验室及实验环境安全十分重视,每个实验室都有严格的进入要求和培训,每台重要仪器都明晰色操作规程。对防火和实验室的环境(危险品、毒品、辐射源等)的监控极为严格,环境安全一旦发生任何小小的失误,都会遭到严厉的处罚,这些地方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四、对我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照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任务目标,结合美国所见所闻,认为在今后我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应当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必须转变观念,重视实验室工作

实验室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可或缺作用日益突显,但其作用与地位的不匹配状况却比较明显。“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实验室工作是“教辅”工作的观念还比较严重,从而导致在实验室工作方面的政策制订和执行不到位,制约了实验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重视实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员增长速度远低于学生数量和仪器设备总值的增长速度。例如近年来学生当量数增长很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长很快,而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很少同步增加;也有编制被其他岗位所占的现象存在。

队伍不稳定,高素质人才匮乏。由于实验技术队伍被于从属地位,实验技术人员的自我价值难以发挥。由于缺乏培训、交流、进修提升的有效机制,高层次人才不愿到实验技术岗位工作,大部分优秀在岗实验技术人员希望转到教师等岗位上。

队伍结构不合理,职称和学历层次偏低。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的要求,实验教学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和高级职称的人员应不少于50% ,但我校远未达到这一水平。

实验室队伍的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如果不有效加以解决,那么这一问题终将会成为我校教学科研水平提升的一个限制因素。

3、加强实验室运行管理

实验室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数量不足,精力分散,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更新管理手段、推进信息化管理方面缺认识、缺能力、缺动力;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模式引入还不够,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和管理需求。

由于缺少人员、经费、硬件条件、管理手段、考核标准等支撑条件和相应政策保障,实验室开放没有实质性内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开放等同于“开门”。

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包括硬件和软件),大力推进我校仪器设备和房屋资源的共享,力争做到实验室对学生和科教人员全天候开放。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实验技术条件和实验室服务支撑,我们将为之不遗余力,使我校尽快买入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行列。